Banner
首页 > 新闻 > 内容
如何防治大叶黄杨苗窄吉丁虫病
- 2018-10-25-

窄吉丁虫属吉丁虫科、窄吉丁属。以幼虫在茎干内蛀食危害大叶黄杨苗,发作荫蔽,难以察觉,故危害严重,发作轻则形成枝条枯槁,重则形成整株死亡。给园林绿化带来很大的损失。大叶黄杨窄吉丁与天牛幼虫均会危害大叶黄杨苗,只是天牛危害的部位普通在树干下部或基部,而吉丁虫普通危害枝条中部部位,当然幼虫虫态也有明显区别,应留意辨别。

1、形态特征

成虫:体长5-7mm,长条形,头胸部黑褐色,鞘翅古铜色,后中部具一条较宽的斜形黑斑。头短,密布细刻点,腹眼黑色,触角锯齿状,头顶中部有一凹沟,前胸背板中前部隆起呈鼓包状,两侧缘弧弓状,上下背隆线双弧形。另具一短杆状肩前隆脊。小盾片三角形,端具一横脊。鞘翅近中腰处细隘,后2/3处最宽,随后渐向顶端收窄。翅顶平截状,正中内凹。鞘翅外表具细密刻点及横皱纹。虫体腹面黑褐色发铜色的光泽,具细密刻点及少许白色短绒毛。

雌雄头顶有别:雄虫头顶呈蓝色,雌虫褐色。

幼虫:老熟幼虫体长10-13mm,体扁平念珠形,乳白色。头胸背板有条褐纹,其腹节末端有褐色锯刺1对。

蛹:初蛹乳白色,羽化前为黑色,长6-7mm。

卵:白色,球形,长1mm左右。

2、生活史及习性

1年1代。成虫6月上旬羽化,室内察看成虫6月中旬呈现。成虫白昼活动,有假死性,从早晨6时左右到18时为活动时间。但是成虫活动的场所不在寄主叶上,而要就地转移到其他植物上活动、取食、交尾。如构树、紫藤、紫薇等的叶上。6月底是成虫活动的顶峰期。每日中午为当日活动顶峰时间,解剖雌虫,体内有卵5粒左右,且成虫羽化时间雌先雄后。幼虫7月呈现,8月初已有个别幼虫蛀入木质部穴巢内,以体呈折叠姿势准备越冬。

越冬的这种体态特性在其它品种昆虫中还未看到过。幼虫孵化后在大叶黄杨茎杆皮下以螺旋式向上蛀食,粪便不排出,为褐色。7月下旬茎杆内有3-5条以上幼虫的被害株均表现叶色变淡、萎蔫状呈现。来年5月上中旬幼虫开端化蛹,经8天变成初蛹,变蛹时首先复眼变褐,变黑,然后腹部再变黑褐色,最后经13天羽化。卵产于6月下旬前后,在茎杆皮裂痕处产1-2粒左右,6月下旬、7月上旬孵化。

3、防治措施

①依据大叶黄杨窄吉丁虫白日活动的规律,在6月中下旬抓住机遇,对栽植的苗木四周喷洒必治800-1000倍稀释液,距离7天1次,共喷2-3次,杀灭成虫。

②对未枯死初发作萎蔫的植株在根部浇灌内吸性杀虫剂甲刻500倍液,枝干喷施必治50-100倍液,杀灭幼虫。

③在秋冬时节,对已被虫蛀食为害枯死的植株要彻底肃清烧毁,消灭虫源。